当前位置 >>  首页 >> 所况介绍 >> 年鉴

年鉴

2016年年鉴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6-05-06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以下简称微电子所)的前身——原中国科学院109厂成立于1958年。1986年,109厂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有关研制大规模集成电路部分合并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20039月,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微电子所的战略定位是:中国微电子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和产业发展的推动者。2015年,微电子所积极落实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全所科研布局调整与组织机构重置工作顺利完成;在中科院十二五整体验收中,物联网核心技术与示范工程2个研究方向被评为院百优重大突破高端通用芯片与设计新技术研究方向被评为院百优重点培育方向;由微电子所主承办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微电子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全国共9家),并成为教育部组织发起的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产学研融合发展联盟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和联盟秘书处挂靠单位。 

  微电子所是国内微电子领域学科方向布局最完整的综合研究与开发机构,是中国科学院EDA中心、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的依托单位,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集成电路装备及工艺前瞻性研发牵头组织单位。设有4个行业服务类研发中心(中国科学院EDA中心、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系统封装与集成研发中心、中科新芯三维存储器研发中心),4个行业应用类研发中心(通信与信息工程研发中心、新能源汽车电子研发中心、健康电子研发中心、智能感知研发中心),3个核心产品类研发中心(硅器件与集成研发中心、高频高压器件与集成研发中心、微电子仪器设备研发中心),2个基础研究类院重点实验室(微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硅器件技术重点实验室)。 

  截至2015年底,微电子所共有在职职工1149人。其中科技人员731人、科技支撑人员296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师77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249人。

  微电子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19965月获批)、硕士学位(199011月获批)授予权单位之一,现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二级学科(2011年获批中国科学院重点学科),设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截至2015年底,共有在学研究生425名(其中博士生140人、硕士生285人),在站博士后7人。   

  2015年,微电子所共有在研项目325项(新增项目158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64项(新增2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项目2项、课题8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15项(新增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项、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4项、重大科研仪器项目3项、面上项目33项;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2项,院重点部署项目2项,院修购项目6项(新增3项),院装备项目6项(新增2项)。 

   2015年,微电子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行业服务方面,集成电路设计技术方向:开发完成40-28纳米尺度的可制造性设计、快速电磁仿真和计算、混合电路设计自动化、存储器编译器、软硬件协同验证等EDA技术和工具,弥补了集成电路产业链技术鸿沟,为国内集成电路制造代工企业和大型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开发PDK、标准单元等基础IP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方向:实现了22-14纳米关键工艺、新型闪存器件、先进封装和新原理装备等技术突破,研究水平迈入世界前列。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知识产权布局并首次实现了向大型制造企业的许可转让。在高密度三维存储器件方面,与武汉新芯组织联合团队,完成393D-NAND闪存关键工艺及原型器件结构开发,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在下一代存储器方面, 阻变存储器机理与性能调控获评2015年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集成电路装备方向:针对32nm以下技术代的微电子新结构器件、工艺技术的发展和新材料应用,完成8台新原理设备样机的研制。等离子体浸没黑硅表面处理设备荣获第十届中国半导体创新产品和技术奖。牵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仪器设备创新的领军单位。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方向:TSV为核心的12硅基转接板制造和封装集成技术研发取得突破,部分关键指标的TSV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有力推动功能更多、尺寸更小、速度更快的先进封装技术发展。 

  2)行业应用方面:新能源汽车电子领域,国内首家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池组管理保护系列芯片,实现了电池组智能化管理核心芯片的技术突破,为普及电动车关键核心芯片国产化、产业化奠定基础。芯片已得到相关企业小批量试用。荣获第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健康医疗电子和智能感知领域,研制的新型多参数移动医疗终端系统为健康管理和老年监护市场提供特色硬件产品和集成解决方案;开发的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仪原型机,准确率达到95%以上,已与解放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等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并与全国老龄办共建中国老龄智能科技研究院,开启健康电子技术的应用推广。 

  2015年,微电子所共申请专利289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248项,PCT与国外专利32项,实用新型9项;授权专利共452项,其中国外专利44项,国内专利408项。发表论文共240篇,其中SCI收录127篇,EI收录65篇,影响因子总量为336.4249。微电子所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局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贯标试点单位(首批)和中科院专利价值分析试点单位。   

  截至2015年底,微电子所对外投资成立企业46家。按产业链分类,涵盖了芯片设计/设计服务、设备、封装、测试、材料等环节;按应用分类,业务领域覆盖计算机、通讯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消费类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方面。微电子所共建各类联合实验室35个,分所1个,分部2个,院级平台1个。 

  2015年,微电子所共接待来访、顺访和台胞来访2049人次;因公出访83151人次;聘任国外名誉和客座研究员2人。 

  作为中科院集成电路方面的资源共享与技术服务并举的创新平台,中国科学院EDA中心(以下简称“EDA中心)以微电子所为依托单位,继续加强科研支撑服务:平台工具累计为院内15家会员单位的课题组提供软件License服务,软件种类达160多种,年服务达550万小时;推广完善自主开发的高性能IC设计平台——“芯云集群计算平台;完成高性能、小批量、快速加工服务75个流片班次、98个封装批次,服务芯片项目242个,交付芯片近7万颗,量产芯片良率高于95%;整合6家代工厂、2家标准单元库厂商、9家封装合作制造企业资源,服务用户累计超200个,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流片加工服务机构;在培训/技术交流方面,累计为院内20多家用户单位提供各类工具培训、学术交流336场,学员达到6000多人次;连续四年成功承办亚美尼亚国际微电子奥林匹亚中国区竞赛,推动国际性微电子人才的培养;在SoC/IP共性技术服务方面,发布国内首个强制IP核标准,建立基于该标准的IP打包评测平台;为展讯、中兴微等单位提供芯片设计和基于65/40/28nm参考设计流程服务;与Synopsys、宏力、华大等企业开展合作,协助其项目研发;集成电路设计科技服务网络化平台(IC-STS-N)为珠三角地区集成电路行业发展建造一流的芯片设计共性技术支撑平台。 

  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物联网中心)自201410月完成评估验收后,不断探索转型发展之路,在科研成果、产业培育、公共服务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相应进展。2015年,物联网中心整合现有业务,结合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凝练、梳理重点物联网业务方向,调整组织结构,以企业化运营为主,逐步实现产业落地,由纵向项目主导型逐步转化成为横向项目主导型。2015年,新增纵向项目7项,合同经费188万元,新增横向项目167项。物联网中心正式获批科技部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成功申请国家火炬计划江苏物联网技术移动中心条件建设项目。物联网中心专利新申请82项,授权专利50项。共建企业北京思比科、中科天安均成功挂牌新三板。应用示范方面,面向电力行业变电站的巡检机器人系统中标浙江省电网公司,无锡国家农资物联网应用平台智慧养老管理服务云平台两个项目入选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十大应用案例。积极举办各种行业论坛、展会、沙龙,为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搭建产业交流、合作的平台,累积服务10000人次以上,促成合作意向超过100项。物联网中心连续第四年获评无锡市优秀物联网科研机构 

  微电子所是全国半导体设备与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微光刻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微纳加工技术工作组秘书处、北京电子学会半导体专业技术委员会制版(光掩模制造)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单位。    

附件: